Wednesday, December 15, 2010

和平奖颁奖礼分出世界两大阵营 (Nobel Peace Prize ceremony boycott reveals two camps)

今年1210日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诺贝尔委员会邀请了65个在奥斯陆设有大使馆的国家出席。经过中国政府的游说和警告,结果以中国为首的18个国家拒绝出席。另一方面,47个国家应邀出席了和平奖颁奖仪式。这两组国家有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

随眼一看, 拒绝出席的国家中有古巴、越南、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和苏丹。这些是人权和糟糕的国家。但也有菲律宾和斯里兰卡,这些国家的人权看起来还可以。所以人们认为应该还有经济上有求于中国的原因。但是这个理由显然不成立。说起贸易交往,日本、韩国与中国的密切远远大于菲律宾等,但是日本和韩国都派使节出席了和平奖颁奖典礼。是什么让日韩与菲律宾等国有了根本区别?有人说是它们的经济水平的差别。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些低收入国家都参加了典礼。

真正的区别我们看看下面的表就明白了,这里列出了这两组国家的自由指数[1]。这个指数由自由之家每年评估,覆盖世界194个国家。指数从17,最自由的是1,最不自由的是7.

----------------------------------------                   ----------------------------------------------
自由指数   出席颁奖典礼国家                          自由指数   拒绝出席国家
----------------------------------------                  ----------------------------------------------
1          美国, 加拿大                                        3.5       菲律宾
1          奥地利, 塞浦路斯,马耳他,                 4          斯里兰卡
1          捷克, 斯洛伐克, 波兰, 匈牙利              4.5       摩洛哥
1          爱沙尼亚, 立陶宛                                 4.5       巴基斯坦
1          法国, 德国, 英国, 爱尔兰                      4.5       委内瑞拉
1          芬兰, 丹麦, 冰岛, 挪威, 瑞典                5.5       阿尔及利亚
1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比利时             5.5       埃及
1          卢森堡, 斯洛文尼亚                             5.5       伊拉克
1.5       希腊, 意大利, 拉脱维亚                        5.5       哈萨克斯坦
1.5       日本, 韩国                                            5.5       俄罗斯
2          塞尔维亚                                              6          突尼斯
2          阿根廷, 巴西                                        6          越南
2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6          阿富汗
2          南非                                                     6          伊朗
2.5       印度                                                     6.5       中国
2.5       乌克兰                                                 6.5       古巴
2.5       印度尼西亚                                          6.5       沙特阿拉伯
3.5       哥伦比亚                                              7          苏丹
---------------------------------------                     ---------------------------------------------
1.38      (平均)                                              5.50      (平均)
---------------------------------------                     ---------------------------------------------

出席和不出席颁奖礼的国家在自由指数上有这样泾渭分明的差别,实在令人惊叹。所有出席的国家的自由指数全部好于拒绝颁奖礼的国家,而且前者的平均自由指数远远好于后者的平均数。这是一个惊人的清晰划分。根据自由之家的定义,民主国家的自由指数在1-2.5,半民主国家的自由指数在3-5,不民主国家在5.5-7。出席和平奖颁奖礼的国家除了哥伦比亚这个半民主国外,全是民主国家;而拒绝出席的国家则相反,没有一个民主国家。

自由指数衡量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两大方面。政治自由包括选举权、多党制和政治透明等,公民自由包括言论、集会、集社自由、司法独立和个人自由(就业、迁徙)等。目前世界上最集权的,即自由指数等于7的国家有9个:缅甸、朝鲜、利比亚、苏丹、 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中国的自由指数是6.5,而越南是6,稍稍比中国好一点。俄罗斯有一定的选举和新闻自由,比越南更好些,自由指数是5.5.

中国对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的抵制逼得世界各国站了队。站队的结果昭示了世界两大阵营。真要感谢中国政府这次的蛮横动作,让世界看到清晰的国际阵营。如果说在前苏联存在时,世界上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斗争。现在共产主义国家土崩瓦解,连仅剩的中国、越南都在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表面上看起来,世界取得共识。但现在在21世纪初我们看到的是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的斗争。这仍然是两个意识形态的斗争。如果说以前是共产主义理念和资本主义私有产权理念的斗争,现在则是民主理念和集权理念的斗争。

在集权的国家,少数人掌握着国家机器。 他们通过控制国家的军队和警察,并控制媒体和舆论,来达到对整个国家资源的控制和掠夺。这些少数人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头衔:在沙特阿拉伯、约旦等中东国家,他们叫国王和皇室贵族,在缅甸和利比亚,他们是军事强人;在伊朗,他们是宗教领袖和他的神职跟班;在中国和越南,他们是党的最高领导和党内官员;在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他们是现任总统通过修改宪法延长了任期。专制政权有各种表现方式,但它们有一个共性,人民不能以选举的方式改变国家管理者,权力不能被监督,新闻不自由,从而导致基本的人权得不到保障。

少数人要控制多数人, 必须通过新闻钳制,更必须用逮捕、镇压的方式使人就范,还必须有秘密警察进行跟踪和控制。在这样的国家,话语权只在少数人手里,决策的好坏人民无法参与。当这些政府决定和中国在一边去抵制诺贝尔颁奖典礼时,绝不会有反对声音。在中国政府的威胁和利益相加之下,这些国家的政府出于其经济利益的需要,很容易就答应了。出不出席诺奖典礼只是一件小事。

民主的国家,权力要被监督,民众要发出呼声。刘晓波作为手无寸铁的文人以自由平等的理念与强权作斗争而赢得了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同情。出席和平奖颁奖礼是对自由的道义支持。当民众站在刘晓波这边发出巨大呼声是,民选的政府不得不顺从民意。印度曾犹豫不决,害怕中国的经济报复,却在民意强大的呼声下不得不出席颁奖式。同样的情况,南非、巴西和印尼作为健全的民主国家也最终顺从了民意。

有趣的是,在不出席的国家中,菲律宾是自由指数相对最好的(3.5)。菲律宾总统在颁奖礼后在国内遭到强烈抨击。菲国主要报纸和人权组织纷纷指责总统诺诺·阿基置人权于不顾,屈服于中国压力,与其他独裁国家站在一边。

 中国政府把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看成是西方国家(或“贵族国家”)的阴谋,却没有看到其实这是一个民主国家的集体宣言。任何一个高度民主化的国家都支持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且必然出席颁奖礼。

现在全世界194个国家中,实现普及大选的国家已经有116个。如果再把新闻自由和独立司法考虑在内,不民主国家只有47个。遗憾的是中国是这47个国家中的一员。中国这次选择做了非民主国家的发言人,并且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宣扬、扩张其集权理念,令人为之汗颜,世界为之侧目。

中国的民主化,是世界民主进程不可避免的一页。中国民众已经发出了渴望民主的呼声,中国政府站在历史的反面还能有多久?


                                                                                                                               


[1] 资料来源:自由之家,2010年世界自由调查报告

1 comment: